前一个帖子介绍了胡耀邦下台的始末,今天来介绍一下十三大的权力布局。因为1989年那批朝廷大员的职务,都是在十三大敲定的。所以,十三大形成的权力格局对89年的走势很关键。
大伙儿要明白,伟光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组织。它的权力体系有很多层次,不明就里的同学看着这么多名词,会比较晕。今天俺趁机扫盲一下。熟悉党国官场的网友,请跳过本节。
首先,党里面设有一个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”,简称“中央委员会”或“中共中央”,民间俗称“裆中央”。这个“裆中央”大概有一两百号人(也就是中央委员),他们都是党、政、军的头头脑脑。从【理论上】讲,这帮人是通过“党的全国代表大会”选出来滴;而实际上捏?嘿嘿,你懂的 :)
“档中央”里面的家伙,除了有正式滴,还有候补滴,人数通常也有一两百号人。候补委员只有发言权,【没有】投票表决权。如果正式的委员出现空缺(通常是去见马克思,也会有人因为政治斗争而出局),排名靠前的候补委员就可以顶上空缺。
然后,在“中央委员会”里面,再搞一个“中共中央政治局”,简称“政治局”,人数通常在10~30人之间。能进政治局的家伙,就有资格被称为【党和国家领导人】(顺便说一下,这个头衔包括的范围很广,请看朝廷官网的“这个链接”)。只要有了【党和国家领导人】的头衔,基本上不会因为经济问题(拿错钱)或者生活作风问题(上错床)被搞掉。但是,政治路线出问题(站错队),还是会被搞掉滴。
从【理论上】讲,“政治局成员”是通过“中央委员会”投票选出来滴;但实际上捏,你懂的 :)
再然后,政治局里面又搞了个“常务委员会”。从【理论上】讲,党章并未对常委会的权力有详细的规定。实际情况是,政治局人数不少(二三十号人),有些人平时还不在帝都,凑在一起开会不太容易。所以,平常处理一些党国大事,都是在常委会上讨论并拍板。所以,常委会是核心中的核心,有点类似于清朝的军机处。
综上所述,能够进这个常委会的家伙,那可是大大滴牛逼了。通常,他们的人数在3至9人之间,而且总是保持奇数(以免投票时一半对一半)。比如说,胡面瘫主政的朝廷,政治局常委就是9个人,民间俗称“裆中央的九长老”。
常委都由哪些家伙组成捏?首先,党的总书记(老毛时代叫党主席)显然必须是常委。其次,总理也是常委。其它的常委通常还包括人大委员长、政协主席、第一副总理等家伙。
扫盲完基本概念,先来说说“总书记”这个位子。话说老胡是在1987年1月份被废黜,而新君要等到十三大召开(在那年的10月份)才能选出,这期间就出现了帝位的悬空。考虑到国不可一日无君,老邓就指定当时的总理赵紫阳【代理】总书记。但是,挂着“代理”的帽子说明老赵毕竟还不是正式的。名正言顺的继位之人还要等到十三大召开,才能揭晓。因此,在这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,改革派和保守派就展开了暗中较量。
俺在《八十年代的朝廷》一文介绍过,当时的总书记没啥实权,真正的权力都掌握在以老邓、陈云为首的几大元老手中。因此,有些同学可能会纳闷:总书记又没啥权力,有啥好争的?
此中之奥秒在于:到了1987年,邓/陈这两大元老都已高龄(八十多岁),随时都可能去见马克思。因此,十三大选出来的总书记,只要能熬到两大元老上西天,就算是熬出头,有希望自己当家作主了。
既然老邓指定赵紫阳代理总书记,这已经充分说明,他想让老赵接替皇位。老邓的如意算盘是这样滴——虽然废掉了老胡,但是经济改革还得继续搞;而老赵是改革派的干将,而且还是经济方面的行家(老赵主政四川时,经济搞得不错),论资历也足够(老赵跟老胡的年龄相当),实在是帝位的不二人选。
但是捏,以陈云为首的保守派,有自己的另一套算盘——他们想利用胡耀邦下台的机会,占据总书记这个职务。至于人选捏,保守派决定推举邓力群参与竞争。邓力群,以下简称“小邓”,以区别于老邓(两人并无亲戚关系,特此声明),此人的相关介绍参见维基百科的“这个链接”。
小邓被保守派称为理论家,文革前曾任党刊《红旗》杂志的副总编,1982~1985年任中宣部(俗称真理部)部长。他不光理论功底了得,在政治路线上还极端保守,动不动就拿出“毛泽东思想”这根鸡毛当令箭,小邓也因此获得了【左王】的绰号。有这样一个人才,保守派自然要力挺。
为了增加邓力群的胜算,保守派的几员干将(比如王震)到处放出风声,为其造势。过不了多久,风声就传到改革派高官的耳朵里。改革派意识到:一旦让“左王”当上总书记,后果不堪设想。这时候,改革派的一员老将——李锐——挺身而出(此人的介绍在“这里”)。李锐在党内也算是元老了:1949年之前当过高岗、陈云的秘书,后当过水利部副部长,1959年和彭德怀一起被打倒,文革后当过中组部(也就是古代的吏部)副部长。在政治立场上,李锐坚持改革,跟邓力群势不两立。除了政治路线的对立,两人还有一段比较八卦的私人恩怨。
话说40年代延安整风那会儿,李锐被诬陷为特务,他跟他老婆范元甄都被隔离审查。而负责审查他老婆的,恰恰是小邓。据说范元甄是当时延安的四大美女,于是小邓见色起意,后来发展到OOXX......(以下省略800字)。再后来,事情败露,小邓在某次大会上被点名批评。而那次大会的会议记录(《1945年1月31日中直学委会对大会讨论的总结,杨尚昆同志讲话》),李锐也一直保存着。虽然小邓乱搞男女关系,但并不妨碍他在共党夺权之后继续升官。这是因为,从延安时代开始,党内高层的私生活就比较糜烂。比如毛太祖本人,不知临幸过多少小萝莉......(关于这个话题,有空的话单独开一篇博文八卦一下)
八卦完毕,言归正传。
鉴于两人之间的恩怨,李锐决定旧账新账一起算。他特地写了一封信,通过赵紫阳转交给老邓。信中列举了小邓的三大罪状:
有了上述这2件事儿,老邓针对李锐的来信,给出了3点批示:
说完了小邓的落选,再来说一下老赵的当选。可能很多同学想当然地认为:老赵背后有老邓力挺,就能轻松当选。其实不然。
当时老邓虽然是党内实际上的一把手,但保守派的陈云是二把手。重大的人事任免,需要平衡改革派和保守派两方的意见。如果某个任命遭到其中一方的极力反对,就没戏。比如刚才提到的小邓。
那么,保守派为啥没有极力反对老赵捏?这里面有几个原因:其一,老赵在当总理期间,埋头搞经济改革,不过问老胡的政治改革;其二,在声讨老胡的那次生活会上,老赵也跟保守派一起声讨老胡(详见前一帖)。所以,保守派觉得老赵或许比老胡更好相处。再说,小邓出局之后,保守派也没有其它合适人选,也只好同意让老赵登基。
经过本文开头的扫盲,大伙儿已经知道常委的重要性了。接下来就说说常委的争夺战。
在开十三大之前,常委有5个人:赵紫阳、邓小平、陈云、李先念、胡耀邦。老胡虽然被废黜,但是常委的职位暂时还保留着,算是给他点面子。5个人里面,有3个是老不死的家伙。而且老陈和老李都是反对改革开放的。所以,老邓想通过这次换届,逼迫老陈和老李退出常委,并以此带动其他的老家伙也跟着退居二线。
到了临近十三大的7月7日,邓太上皇又一次在自己的寝宫召集帝国老臣开会。会议的目的是确定十三大的人事安排。老邓不愧是官场老手,他一上来就主动表态——年纪大的老人,应退出常委,让位给年轻的新人(所谓年轻的新人,也都是60好几);因此,他本人下一届就不再当常委了。既然太上皇都带头表态了,老陈和老李也就不好再继续占着茅坑了,只好也跟着同意要退下来(据说他们两人心里是老大不乐意)。为了安抚老陈,老邓把自己中顾委主任的头衔让给陈云,也算是给点面子。另外一个元老彭真,原先担任人大委员长。既然其它3个老人都退出常委,他也只好把委员长的位置让出来。
大伙儿请注意:老邓虽然不再担任常委,但是他的【军委主席】一职,并【没有】让出来;再加上他的亲信杨尚昆,在80年代长期担任中央军委秘书长,老邓依然稳抓兵权。所以,老邓退出常委,他的实力不但没弱化,反而强化了——这就是传说中的“以退为进”。
话说3个老家伙退下之后,老胡由于被废黜,自然无法再当下一届的常委了。所以,常委里面,只有赵紫阳一人留任,其他都是新人。这在伟光正的历史上是很罕见滴。
在筹备十三大的时候,老邓考虑把一些新人(分别是:李鹏、乔石、胡启立、姚依林、万里、田纪云)加入常委。在这6人中,小胡、万、田都是改革派,再加上总书记赵紫阳,就可以在7人的常委会中占据压倒多数。
话说到了7月7日在老邓家开会,谈到了新常委名单的时候,有好多老人都反对万里进常委。老赵后来在回忆录中提到:
与“万田二人”相反,保守派立场的姚依林反而进了常委。以姚的年龄,原本应该退居二线进“中顾委”。但是姚不但得到保守派的支持(保守派显然支持他),也得到赵紫阳支持。为啥赵会支持这个保守派?因为赵认为姚长期在计委工作,而且比较懂经济,就向老邓建议:让姚留在一线(进常委并兼任副总理)。支持姚依林进常委,是赵的一个严重失策——只不过当时还看不出这点(等到后面聊六四戒严的时候,俺还会提及姚依林的伎俩)。
(关于赵紫阳支持姚依林进常委的经过,赵的政治秘书鲍彤在若干年后谈过此事,具有可信度)
总结一下邓家开会的结论:老人基本上退出一线,7常委的方案被改为5常委。荣升常委的小年轻,分别是:李鹏、乔石、胡启立、姚依林。
稍微介绍一下:
在天朝,党是领导一切滴。党内的座次排好之后,其它方面的座次大体上也就定了。十三大在年底开完之后,次年紧接着就开七届全国人大。当然,无论是党代会还是人代会,代表们都是走过场——名单早已内定。下面这些新任命的朝廷大员,对1989年的事态发展起了或多或少的影响,俺做个简介,列位看官先混个脸熟。
赵紫阳是因为经济工作搞得好,从地方一路升到中央的。他文革前当过广东巡抚,文革后干过四川巡抚。他在四川搞经济改革比较出色,被老邓看中,1980年调入中央并干了7年总理。他不像老胡那么耿直,也比老胡更有政治手段。比如刚当上总书记不久,老赵就找了个机会撤销了“中央研究室”(这里面都是保守派的智囊、笔杆子),让保守派元气大伤。
李鹏属于保守派。此人不学无术,靠着【周恩来养子】这层关系,居然能一路混到总理(看来周的这块金字招牌实在太牛逼啦,不给面子不行啊)。但是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滴,在民间长期流传很多关于小李的笑话,讽刺其素质低、无能、草包。老邓也晓得李鹏不懂经济,特意要求赵紫阳在升任总书记之后,依然要主抓经济工作。
这个小李虽然业务上无能,但野心不小。当上总理之后,他就一直盯着总书记这个宝座。他的如意算盘是:只要搞掉老赵,自己就可以成为一把手。顺便再说一下,李鹏家族的腐败,是出了名滴。其腐败程度与江泽民家族不相上下。
乔石这个人,据说城府比较深。他不是明显的改革派或保守派,可以算是骑墙派(关于这点,后面还会提到)。从85年开始当中央政法委书记,十三大接替陈云当上中纪委书记。他主要掌管全国的政法系统(主要是司法、情报、治安等)。
胡启立(小胡)文革前曾被老胡大力提拔,当上团中央候补书记,时年32岁。1980年时,他更以51岁的低龄出任天津巡抚,在当时可算是改革派的政坛新星。1987年进常委之后,他已经被视为下一代接班人。如果不出意外,等老赵退休,小胡就可以登极。可惜1989年出了意外。
在本系列的后续博文,俺还会更详细地介绍他的政坛发迹史。
姚依林是保守派干将,陈云的亲信。貌似经济方面还比较在行,由于他年龄较大且身体不好,当时就定了他只做一届。
顺便说一下:他的女婿就是后来权倾朝野的【东厂王公公】(中纪委书记政兼治局常委王岐山)。
杨尚昆也算是元老了,而且是老邓的亲信,他俩在抗日时期就很有交情了。他刚挂上的这个"国家主席"头衔,实际上是虚衔。对他来说,真正重要的是军委秘书长一职。所谓的军委秘书长,平日要处理军委的各种大小事务。老邓把他安插在这个职务上,就是为了牢牢控制军委。控制了军委,也就控制了枪杆子。
由于长期担任中央军委秘书长,杨尚昆在军中安插了不少亲信。其妹夫廖汉生是开国时期的中将,八十年代当过沈阳军区第一政委。其弟杨白冰更是从成都军区的小官一路高升到总政治部主任,也成为中央军委委员。民间戏称为:【杨家将】。
万里是改革派干将。文革刚结束时,他和老赵一起主政地方省份(赵担任四川巡抚时,他担任安徽巡抚)。赫赫有名的小岗村包产到户,就是他在背后撑腰。赵紫阳代理总书记的时候,民间很多人都看好万里会顶替总理,可惜让保守派给搅黄了。万里不能接替总理,还有一个原因是年龄太大(他比李鹏大了12岁)。
回到本系列的目录
★扫盲“裆中央权力体系”
大伙儿要明白,伟光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组织。它的权力体系有很多层次,不明就里的同学看着这么多名词,会比较晕。今天俺趁机扫盲一下。熟悉党国官场的网友,请跳过本节。
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(裆中央)
首先,党里面设有一个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”,简称“中央委员会”或“中共中央”,民间俗称“裆中央”。这个“裆中央”大概有一两百号人(也就是中央委员),他们都是党、政、军的头头脑脑。从【理论上】讲,这帮人是通过“党的全国代表大会”选出来滴;而实际上捏?嘿嘿,你懂的 :)
“档中央”里面的家伙,除了有正式滴,还有候补滴,人数通常也有一两百号人。候补委员只有发言权,【没有】投票表决权。如果正式的委员出现空缺(通常是去见马克思,也会有人因为政治斗争而出局),排名靠前的候补委员就可以顶上空缺。
◇中共中央政治局(政治局)
然后,在“中央委员会”里面,再搞一个“中共中央政治局”,简称“政治局”,人数通常在10~30人之间。能进政治局的家伙,就有资格被称为【党和国家领导人】(顺便说一下,这个头衔包括的范围很广,请看朝廷官网的“这个链接”)。只要有了【党和国家领导人】的头衔,基本上不会因为经济问题(拿错钱)或者生活作风问题(上错床)被搞掉。但是,政治路线出问题(站错队),还是会被搞掉滴。
从【理论上】讲,“政治局成员”是通过“中央委员会”投票选出来滴;但实际上捏,你懂的 :)
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(政治局常委会)
再然后,政治局里面又搞了个“常务委员会”。从【理论上】讲,党章并未对常委会的权力有详细的规定。实际情况是,政治局人数不少(二三十号人),有些人平时还不在帝都,凑在一起开会不太容易。所以,平常处理一些党国大事,都是在常委会上讨论并拍板。所以,常委会是核心中的核心,有点类似于清朝的军机处。
综上所述,能够进这个常委会的家伙,那可是大大滴牛逼了。通常,他们的人数在3至9人之间,而且总是保持奇数(以免投票时一半对一半)。比如说,胡面瘫主政的朝廷,政治局常委就是9个人,民间俗称“裆中央的九长老”。
常委都由哪些家伙组成捏?首先,党的总书记(老毛时代叫党主席)显然必须是常委。其次,总理也是常委。其它的常委通常还包括人大委员长、政协主席、第一副总理等家伙。
★角逐总书记
扫盲完基本概念,先来说说“总书记”这个位子。话说老胡是在1987年1月份被废黜,而新君要等到十三大召开(在那年的10月份)才能选出,这期间就出现了帝位的悬空。考虑到国不可一日无君,老邓就指定当时的总理赵紫阳【代理】总书记。但是,挂着“代理”的帽子说明老赵毕竟还不是正式的。名正言顺的继位之人还要等到十三大召开,才能揭晓。因此,在这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,改革派和保守派就展开了暗中较量。
◇总书记的重要性
俺在《八十年代的朝廷》一文介绍过,当时的总书记没啥实权,真正的权力都掌握在以老邓、陈云为首的几大元老手中。因此,有些同学可能会纳闷:总书记又没啥权力,有啥好争的?
此中之奥秒在于:到了1987年,邓/陈这两大元老都已高龄(八十多岁),随时都可能去见马克思。因此,十三大选出来的总书记,只要能熬到两大元老上西天,就算是熬出头,有希望自己当家作主了。
◇两派的如意算盘
既然老邓指定赵紫阳代理总书记,这已经充分说明,他想让老赵接替皇位。老邓的如意算盘是这样滴——虽然废掉了老胡,但是经济改革还得继续搞;而老赵是改革派的干将,而且还是经济方面的行家(老赵主政四川时,经济搞得不错),论资历也足够(老赵跟老胡的年龄相当),实在是帝位的不二人选。
但是捏,以陈云为首的保守派,有自己的另一套算盘——他们想利用胡耀邦下台的机会,占据总书记这个职务。至于人选捏,保守派决定推举邓力群参与竞争。邓力群,以下简称“小邓”,以区别于老邓(两人并无亲戚关系,特此声明),此人的相关介绍参见维基百科的“这个链接”。
小邓被保守派称为理论家,文革前曾任党刊《红旗》杂志的副总编,1982~1985年任中宣部(俗称真理部)部长。他不光理论功底了得,在政治路线上还极端保守,动不动就拿出“毛泽东思想”这根鸡毛当令箭,小邓也因此获得了【左王】的绰号。有这样一个人才,保守派自然要力挺。
◇小邓落选
为了增加邓力群的胜算,保守派的几员干将(比如王震)到处放出风声,为其造势。过不了多久,风声就传到改革派高官的耳朵里。改革派意识到:一旦让“左王”当上总书记,后果不堪设想。这时候,改革派的一员老将——李锐——挺身而出(此人的介绍在“这里”)。李锐在党内也算是元老了:1949年之前当过高岗、陈云的秘书,后当过水利部副部长,1959年和彭德怀一起被打倒,文革后当过中组部(也就是古代的吏部)副部长。在政治立场上,李锐坚持改革,跟邓力群势不两立。除了政治路线的对立,两人还有一段比较八卦的私人恩怨。
话说40年代延安整风那会儿,李锐被诬陷为特务,他跟他老婆范元甄都被隔离审查。而负责审查他老婆的,恰恰是小邓。据说范元甄是当时延安的四大美女,于是小邓见色起意,后来发展到OOXX......(以下省略800字)。再后来,事情败露,小邓在某次大会上被点名批评。而那次大会的会议记录(《1945年1月31日中直学委会对大会讨论的总结,杨尚昆同志讲话》),李锐也一直保存着。虽然小邓乱搞男女关系,但并不妨碍他在共党夺权之后继续升官。这是因为,从延安时代开始,党内高层的私生活就比较糜烂。比如毛太祖本人,不知临幸过多少小萝莉......(关于这个话题,有空的话单独开一篇博文八卦一下)
八卦完毕,言归正传。
鉴于两人之间的恩怨,李锐决定旧账新账一起算。他特地写了一封信,通过赵紫阳转交给老邓。信中列举了小邓的三大罪状:
1. 一贯抵制改革开放的方针;为了论证小邓“组织上严重不守纪律”,信中还附上了当年的批小邓生活作风的会议记录。信的末尾是这样总结的:
2. 组织上严重不守纪律;
3. 思想上坚持左倾教条主义,空谈共产主义理想。
最近听说,还有人在活动他进政治局当总书记,这就更加令人担忧不已,寝食不安。我一直认为,邓力群是中央改革开放方针的反对派,十三大后,决不能让他留在中央领导班子之内。这样可以使党在前进的道路上除掉一块绊脚石,去掉一个隐患。话说赵紫阳这个人还是有些政治手腕的。他等老邓看完信之后,又旁敲侧击地说了一件事:小邓最近提出了“第二次拨乱反正”的口号......这下可触到老邓那根敏感的神经了。在咱们党国的政治话语中,“拨乱反正”一词是有特定含义滴——专门用来表示“否定文革”。而小邓胆敢提出“第二次拨乱反正”,明显是想否定“改革开放”。
有了上述这2件事儿,老邓针对李锐的来信,给出了3点批示:
1、撤销邓力群的职务;2、保留政治局候补委员;3、李锐同志不要算旧帐。这下,小邓彻底跟总书记无缘了。(注:这段史料摘自杨继绳写的《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》第339页)
◇老赵当选
说完了小邓的落选,再来说一下老赵的当选。可能很多同学想当然地认为:老赵背后有老邓力挺,就能轻松当选。其实不然。
当时老邓虽然是党内实际上的一把手,但保守派的陈云是二把手。重大的人事任免,需要平衡改革派和保守派两方的意见。如果某个任命遭到其中一方的极力反对,就没戏。比如刚才提到的小邓。
那么,保守派为啥没有极力反对老赵捏?这里面有几个原因:其一,老赵在当总理期间,埋头搞经济改革,不过问老胡的政治改革;其二,在声讨老胡的那次生活会上,老赵也跟保守派一起声讨老胡(详见前一帖)。所以,保守派觉得老赵或许比老胡更好相处。再说,小邓出局之后,保守派也没有其它合适人选,也只好同意让老赵登基。
★角逐政治局常委
经过本文开头的扫盲,大伙儿已经知道常委的重要性了。接下来就说说常委的争夺战。
◇老家伙的去留
在开十三大之前,常委有5个人:赵紫阳、邓小平、陈云、李先念、胡耀邦。老胡虽然被废黜,但是常委的职位暂时还保留着,算是给他点面子。5个人里面,有3个是老不死的家伙。而且老陈和老李都是反对改革开放的。所以,老邓想通过这次换届,逼迫老陈和老李退出常委,并以此带动其他的老家伙也跟着退居二线。
到了临近十三大的7月7日,邓太上皇又一次在自己的寝宫召集帝国老臣开会。会议的目的是确定十三大的人事安排。老邓不愧是官场老手,他一上来就主动表态——年纪大的老人,应退出常委,让位给年轻的新人(所谓年轻的新人,也都是60好几);因此,他本人下一届就不再当常委了。既然太上皇都带头表态了,老陈和老李也就不好再继续占着茅坑了,只好也跟着同意要退下来(据说他们两人心里是老大不乐意)。为了安抚老陈,老邓把自己中顾委主任的头衔让给陈云,也算是给点面子。另外一个元老彭真,原先担任人大委员长。既然其它3个老人都退出常委,他也只好把委员长的位置让出来。
大伙儿请注意:老邓虽然不再担任常委,但是他的【军委主席】一职,并【没有】让出来;再加上他的亲信杨尚昆,在80年代长期担任中央军委秘书长,老邓依然稳抓兵权。所以,老邓退出常委,他的实力不但没弱化,反而强化了——这就是传说中的“以退为进”。
◇“政治局常委”缩水——从“7常”变成“5常”
话说3个老家伙退下之后,老胡由于被废黜,自然无法再当下一届的常委了。所以,常委里面,只有赵紫阳一人留任,其他都是新人。这在伟光正的历史上是很罕见滴。
在筹备十三大的时候,老邓考虑把一些新人(分别是:李鹏、乔石、胡启立、姚依林、万里、田纪云)加入常委。在这6人中,小胡、万、田都是改革派,再加上总书记赵紫阳,就可以在7人的常委会中占据压倒多数。
话说到了7月7日在老邓家开会,谈到了新常委名单的时候,有好多老人都反对万里进常委。老赵后来在回忆录中提到:
万里平时讲话不注意,得罪了些人,老人们对他意见比较多。鉴于多位老臣反对,邓太上皇只好作罢。但人家万里好歹也是第一副总理,比李鹏这个副总理的排名靠前。如果李鹏都进常委,万里却没进,有点说不过去。所以老邓提议让万里当人大委员长,作为安抚。与万里类似,田纪云也因为改革派的身份,遭到一些元老的反对,无缘常委。
与“万田二人”相反,保守派立场的姚依林反而进了常委。以姚的年龄,原本应该退居二线进“中顾委”。但是姚不但得到保守派的支持(保守派显然支持他),也得到赵紫阳支持。为啥赵会支持这个保守派?因为赵认为姚长期在计委工作,而且比较懂经济,就向老邓建议:让姚留在一线(进常委并兼任副总理)。支持姚依林进常委,是赵的一个严重失策——只不过当时还看不出这点(等到后面聊六四戒严的时候,俺还会提及姚依林的伎俩)。
(关于赵紫阳支持姚依林进常委的经过,赵的政治秘书鲍彤在若干年后谈过此事,具有可信度)
总结一下邓家开会的结论:老人基本上退出一线,7常委的方案被改为5常委。荣升常委的小年轻,分别是:李鹏、乔石、胡启立、姚依林。
稍微介绍一下:
★新任领导班子
在天朝,党是领导一切滴。党内的座次排好之后,其它方面的座次大体上也就定了。十三大在年底开完之后,次年紧接着就开七届全国人大。当然,无论是党代会还是人代会,代表们都是走过场——名单早已内定。下面这些新任命的朝廷大员,对1989年的事态发展起了或多或少的影响,俺做个简介,列位看官先混个脸熟。
◇赵紫阳(总书记,政治局常委,军委第一副主席)
赵紫阳是因为经济工作搞得好,从地方一路升到中央的。他文革前当过广东巡抚,文革后干过四川巡抚。他在四川搞经济改革比较出色,被老邓看中,1980年调入中央并干了7年总理。他不像老胡那么耿直,也比老胡更有政治手段。比如刚当上总书记不久,老赵就找了个机会撤销了“中央研究室”(这里面都是保守派的智囊、笔杆子),让保守派元气大伤。
◇李鹏(总理,政治局常委)
李鹏属于保守派。此人不学无术,靠着【周恩来养子】这层关系,居然能一路混到总理(看来周的这块金字招牌实在太牛逼啦,不给面子不行啊)。但是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滴,在民间长期流传很多关于小李的笑话,讽刺其素质低、无能、草包。老邓也晓得李鹏不懂经济,特意要求赵紫阳在升任总书记之后,依然要主抓经济工作。
这个小李虽然业务上无能,但野心不小。当上总理之后,他就一直盯着总书记这个宝座。他的如意算盘是:只要搞掉老赵,自己就可以成为一把手。顺便再说一下,李鹏家族的腐败,是出了名滴。其腐败程度与江泽民家族不相上下。
◇乔石(中纪委书记,政治局常委)
乔石这个人,据说城府比较深。他不是明显的改革派或保守派,可以算是骑墙派(关于这点,后面还会提到)。从85年开始当中央政法委书记,十三大接替陈云当上中纪委书记。他主要掌管全国的政法系统(主要是司法、情报、治安等)。
◇胡启立(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,政治局常委)
胡启立(小胡)文革前曾被老胡大力提拔,当上团中央候补书记,时年32岁。1980年时,他更以51岁的低龄出任天津巡抚,在当时可算是改革派的政坛新星。1987年进常委之后,他已经被视为下一代接班人。如果不出意外,等老赵退休,小胡就可以登极。可惜1989年出了意外。
在本系列的后续博文,俺还会更详细地介绍他的政坛发迹史。
◇姚依林(第一副总理,政治局常委)
姚依林是保守派干将,陈云的亲信。貌似经济方面还比较在行,由于他年龄较大且身体不好,当时就定了他只做一届。
顺便说一下:他的女婿就是后来权倾朝野的【东厂王公公】(中纪委书记政兼治局常委王岐山)。
◇杨尚昆(国家主席,军委秘书长)
杨尚昆也算是元老了,而且是老邓的亲信,他俩在抗日时期就很有交情了。他刚挂上的这个"国家主席"头衔,实际上是虚衔。对他来说,真正重要的是军委秘书长一职。所谓的军委秘书长,平日要处理军委的各种大小事务。老邓把他安插在这个职务上,就是为了牢牢控制军委。控制了军委,也就控制了枪杆子。
由于长期担任中央军委秘书长,杨尚昆在军中安插了不少亲信。其妹夫廖汉生是开国时期的中将,八十年代当过沈阳军区第一政委。其弟杨白冰更是从成都军区的小官一路高升到总政治部主任,也成为中央军委委员。民间戏称为:【杨家将】。
◇万里(人大委员长)
万里是改革派干将。文革刚结束时,他和老赵一起主政地方省份(赵担任四川巡抚时,他担任安徽巡抚)。赫赫有名的小岗村包产到户,就是他在背后撑腰。赵紫阳代理总书记的时候,民间很多人都看好万里会顶替总理,可惜让保守派给搅黄了。万里不能接替总理,还有一个原因是年龄太大(他比李鹏大了12岁)。
回到本系列的目录
版权声明
本博客所有的原创文章,作者皆保留版权。转载必须包含本声明,保持本文完整,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编程随想和本文原始地址:
https://program-think.blogspot.com/2011/10/june-fourth-incident-8.html
本博客所有的原创文章,作者皆保留版权。转载必须包含本声明,保持本文完整,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编程随想和本文原始地址:
https://program-think.blogspot.com/2011/10/june-fourth-incident-8.html